幾個禮拜前和同事營養師的學姊聊天時提到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均衡飲食」的時候
我們兩個都非常有默契的完全認同這句話
在臨床看過各式各樣的個案,真的讓我們深刻了解到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」
就算是同一家人,基因也會有很大的差異
那又怎會有一種「均衡飲食」是適合所有的人呢?
當然今天寫這篇,不是為了要推翻均衡飲食的概念
而是想要提醒大家,如果你自認為你已經做到「均衡飲食」了
但身體的變化還是不如預期,不論是體重的控制、疾病的變化等等
你可能要思考,或許在這均衡飲食的前提下,必須找到其他的問題
首先我們比較常看到的餐盤比例,就有略微不同的變化
首先是台灣近期才推出的「我的餐盤」
可以看到餐盤中強調的營養素包含:蔬菜、水果、乳製品、堅果、全穀雜糧類、豆魚肉蛋類等
其實這是無庸置疑的,也是我們每天都應該要均衡攝取到的食物
但坦白說有幾種人可能需要略微調整一下
像我,如果照著這個餐盤比例吃的話,肯定一天比一天胖
我發現其實我需要的澱粉量沒有那麼多,照著我的餐盤的澱粉比例吃,真的很容易胖
另外,乳製品的爭議一直都很大,其中的營養成分也是無庸置疑的豐富
但很多免疫疾病的病人,在功能醫學的角度上,可能是不適合攝取乳製品的
因為很多這類的病人其實對牛奶、蛋、麩質甚至奇異果過敏,但自己卻渾然不知(這裡指的過敏是慢性過敏)
如果在飲食中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取,其實對疾病的本身會改善很多
不論是我自己平常的飲食比例,或是我推薦給大家的飲食比例
我都比較喜歡參考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的餐盤比例
雖說是為了控制血糖而設計出來的餐盤比例
但其實對於沒有糖尿病的我們,能夠做到血糖的控制其實對於健康及肥胖都有一定程度的預防
再來我覺得現代人的勞動力來說,真的很少有人需要吃到一餐1-2晚飯的程度
像這樣蔬菜:蛋白質:全穀類=2:1:1的比例是我比較喜歡的
最後是美國的My Plate
其實比例上我覺得跟台灣的「我的餐盤」來說大同小異
端看大家覺得哪一種形狀比較適合自己
再來,講到均衡飲食會常常聽到「三餐要正常」
從小我爸媽也是這麼叨念我的
但,最近輕斷食非常流行的狀態下
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就是不適合「吃到三餐」,或是「只吃三餐」?
有些人一天吃到三餐就是會胖,一定要做輕斷食壓縮到2餐的進食時間才會瘦
或是有些人如我,腸胃道比較不好,容易消化不良
一次只能吃一點點,所以常常要「少量多餐」
所以你問我,哪一種飲食方式是真正健康的?
真的是因人而異!
如果你對於現在的飲食方式有困惑,就像我一開始說的
「我已經很均衡了,為什麼還是會胖(或會生病)?」
就需要考慮中的細節!從比例、餐次、食物類型等都是需要被考慮進去的
*這也是營養諮詢重要所在!千萬不要相信一種產品、一種飲食方式就會適合所有人哪!